查看原文
其他

“七普”后,优先发展大都市还是小城镇 ?

明生 清北交校友研究 2023-06-21

七普后人口流动有了新趋势。优先发展大都市还是小城镇?关于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争论很多,也一直在持续。


一、都市圈


而在城市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城市群、都市圈自然形成。在未来与世界城市的竞争中,中国城市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住房、上学、就医、工作等人们最迫切的需求,是其中重要的方向。未来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如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大城市群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迈向世界级城市群,不仅意味着指标规模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意味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三大城市群各具特色。1982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上海经济区,包括当时的苏锡常和杭嘉湖等地。199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包括长三角15个城市。2005年,首次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2016年起,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开始向国家战略迈进。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合肥、芜湖等8个城市正式纳入。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比之下,“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根据规划纲要,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北京自贸区在这一年横空出世,定位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迈向新高度。


粤港澳大湾区更多定位于“开放”。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4大核心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三种流通货币的条件下,实现跨境协同创新,打造开放新高地,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国际上尚无先例。其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领域。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核心区密度约8.2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纽约、东京都市圈。根据《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实施方案》,到2022年底将形成大湾区“12312”交通圈,实现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水平。

二、城镇化


当一些学者提出都市圈发展思路的时候,原来的大城市变成了超大的中心城市,原来的小城市变成了大城市,原来的小城镇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小城市,他们都分布在都市圈内。


中国14亿人口中,9亿人居住在城镇,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63.9%,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镇化率目标仅相差1.1个百分点。


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于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人口红利消退的情况下,城镇化率的提升,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又一股力量。不少大中城市放宽落户条件,甚至零门槛落户。


我们从来不反对发展哪类城市,当然从规模效率的角度来讲,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就会高一些。


2020年中央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改革方向。也就是说,只要要素根据市场的选择流向哪一类城市,哪类城市的发展机会就可能大一些。


从这个意义来说,与其在应该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话题上争论不休,不如去讨论如何打破要素流动阻碍来得更有价值。


三、不堪重负的一线城市


各种限制之后,深圳开始拒绝外地人了,《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准备抬高落户门槛。


“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可不一定了。近年来惊人的人口增量,终于让深圳在半个月里,两次出手控制人口野蛮生长了。


深圳明确提出:1、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


2、直接落户需要本科以上,且本科年龄不超过35岁,硕士年龄不超过40岁,博士年龄不超过45岁。


3、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


4、户籍迁入计划根据人口管理政策和产业政策按年度制定,重点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市年入户总量应当控制在年度迁入计划之内。

大专以下不再是人才,只有本科以上才是人才。年龄大,即便学历高,也难落户。投靠落户更难了。


抬高门槛后的深圳,落户难度超过广州,仅次于京沪。半个月里,深圳又是抬高落户门槛,又是划定人口天花板,这意味着深圳将正式告别过去的人口野蛮生长,降档降速。


四大一线城市全部划定了人口天花板。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13.6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总人口规模达到了1756.01万人。平均每年有71.36万人涌入深圳。


飞速流入的人口,助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深圳的房屋供需矛盾,不断推高着深圳的房价。目前深圳的房价已经突破9万元/平方米,位居内地城市第一位。


深圳企业的流出速度,已经快于流入速度。深圳制造业企业吊销及注销数量持续上升,2018年-2020年分别为225家、976家、3116家,同比分别增长492%、334%、219%。同时也有企业迁入,但每年迁入增速远不及迁出。


深圳与北上广人口相差不是很大,但深圳的面积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只有广州的近四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庞大的人口体量与狭窄的空间,造成了深圳楼市供需矛盾非常严重。


在管理层明确要求大城市管控人口密度的背景下,北京和上海早就设置了人口天花板,广州、成都也划定了人口红线。


深圳,未来15年还有143.99万人口的增长空间。在人口天花板之下,深圳未来15年每年平均常住人口增量,只能是9.6万。与过去10年平均每年71.3万的数量,有云泥之别。


深圳以48.1的房价收入比高居首位,成为普通家庭购房最困难的城市。意味着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48年以上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当然,这还不考虑贷款买房需要支付的利息。


深圳普通高中录取率竟然如此之低!考不上就没有高中可读,只能去读职业类学校。广东省内2020年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数据,广州和深圳作为广东地区的老大哥和经济龙头,居然这个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是垫底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广州47.58%,深圳47.22%。对比广州和深圳,北京中考录取率70.08% ,上海 62.65%。




往期精彩 

为什么同创新高?我国外汇储备,世界储备人民币

8年来最低:美国评级机构对华少见的正面评价

谁的胜利?医疗吹哨人实名举报调查结果

北京教育真相:网红北大附中与最好中学差多远?

触目惊心:谁正在里应外合绞杀中国经济?央行坐不住了

清华女生50万年薪做保姆,伺候谁?结局是简爱还是闰土

中美货币战谁赢了?央行、专家、网友观点大不同

逆风下半年?增长失速、货币偏紧、物价不稳 、汇率急涨

大学最热专业真相:高薪、高学费、入职难、中年危机...

经济增长放缓、央行改口,下半年经济热点明朗了?

国际化?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最新较量

教培之后,又一风口大热行业凉凉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